|
|
||||
近日,交通银行发布2015年报显示,各项贷款人民币3.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46%,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却出现负增长,减少近290亿元。相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中信银行,其2015年报显示,小企业信贷业务余额下降117亿元,降幅超27%,小企业客户数为5,542户,比上年末下降2,079户。数字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难、融资难正在加剧。
这显然与国家大力倡导的普惠金融是背道而驰的,今年的政府报告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而让更多中小微企业享受到融资服务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
为何传统金融机构不愿为中小微企业放贷,相关专家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企业的经营状况就像一个黑箱。信用数据难获取,真实程度难把握,银行很难知道其经营活动具体如何,贸然放贷风险太大。
二是传统金融的征信体系覆盖率低、指标不健全、缺乏创新,大量繁琐的线下信审流程,耗时又耗力,导致申请时间较长、难批贷、效率低。
其实说到根本就是传统征信无法满足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需要。专家表示,随着先进IT技术变革和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征信表现出惊人效益,在金融风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征信采用云计算技术,从数据调用到评价结果输出全部由计算机算法完成,相比大规模的人工信用评估,更为客观、及时,低成本优势也显而易见。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正是借助大数据征信,成为借贷双方的强大桥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提高了借贷效率。也借于此,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风起云涌,发展迅猛。
但在发展背后,也蕴含了危机,来自统计机构显示,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60%-70%的风险是由金融欺诈造成的,而信用不足、征信缺失往往是根源所在。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虽然大数据征信,各个平台都在做,但大数据征信的有效性却千差万别。对于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来说,如何提高大数据征信有效性,做好风控,是一个重要课题。细化到行业,阿里的芝麻信用、腾讯的微粒贷、马可波罗网的马可金融等都在聚焦大数据风控,在提升大数据征信的有效性方面,马可金融的表现尤为突出。2015年,马可金融的运营公司,北京百成众享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就针对该课题自主研发了“互联网金融客户征信信息采集系统”,是中国首家中小企业数字征信系统,并被北京科委、发改委、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等联合认定为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大数据征信有效性不佳一直是困扰行业的痛点,其主要原因是,数据的真实性不高、价值低、系统性差,从而导致风控模式不成熟。马可金融依托母公司马可波罗的强大平台实力,着重技术创新,在大数据征信有效性方面具有很强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严格的数据收集审验流程,确保大数据真实可靠。马可金融的母公司马可波罗网拥有1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客户会员,截止2015年12月SKU(可售卖商品数)达到8 亿以上个商品数,拥有我国行业内最大的 B2B 数据库。马可金融基于母公司的强大平台优势,汇聚了海量的企业经营数据。同时,马可金融建立了数据审验体系,根据申请贷款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经营行为、信用记录及投融资信息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严谨的分析,从而确保大数据的真实、有效。
2、多维度收集数据,互联互通,确保大数据的系统价值。作为国内B2B领域致力链接企业与服务的领军企业马可波罗网整合旗下各产品的数据资源,实现互通互联,形成大数据风控系统,为马可金融多维度收集数据,确保了大数据的系统性。通过马可金融的专业技术分析,将需要融资的企业现状系统、清晰的展示出来,打消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顾虑,放贷成功率得到提升。
3、依靠技术研发,建立成熟完善的风控模型。作为典型的B2B互联网公司,马可波罗网拥有强烈的创新基因,细化到马可金融,通过专业技术团队,构建了中国首家中小企业大数据风控体系。其通过国内顶尖的数据检索系统、精准算法系统、金融智能技术,“机器学习+商业智能+征信审查”,大大提高了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借助马可鹰眼,经借款人授权,获取其线上和线下行为特征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特征数据与信用风险的逻辑关系,将借款人的综合信用评分标准化。成熟完善的风控模型最大化的提升了大数据征信效应,在借贷双方间搭建了一座坚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