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百年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入读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并于次年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始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征程。百年后,这里拔地而起一座历经革命洗礼,仍不忘追求真理传播文明、桃李争艳的历史名校——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用人文和科技的力量书写着更多的教育传奇。
4月25日,由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和重庆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创新基地主办的“AI 赋能学习行为分析与课程建设”交流研讨会在重庆二十九中走读部举行,作为协办单位之一,清帆科技CEO、清华大学智能教育技术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铸博士受邀出席研讨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交流和探讨智能教育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如何推动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发展。
图:清帆科技CEO张文铸
在研讨会中,张文铸博士首先向在座领导和教育专家们汇报了清帆科技团队目前在“AI+教育”领域的技术和应用研发进展,并强调了在课堂场景下,清帆科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那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面、快速、全自动的课堂观察。
对此,张文铸博士说道:“AI在教学的自动反馈和辅助决策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以前我们想要获得更多的课堂反馈往往需要通过作业、测验和考试的方式,它的计量单位是周、月甚至学期,利用情感计算、行为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使课堂观测的颗粒度缩短至毫秒级别;二是实现数据驱动型的决策。在以往,老师80%的精力可能都放在了收集教学数据上,包括批改作业、了解孩子和观察孩子等等,真正用在决策上的时间是相对比较少的,而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简化了数据收集过程,辅助老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决策。举个例子,在一个40-50人的班级里,老师的精力一般只能关注到两类学生,一类是特别优秀的,一类是特别淘气的,而人工智能会帮助老师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可以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提供相应的学习关怀;第三点是大规模的个性化。当前,个性化教育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资源堆积实现的,也就是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事实上,技术的进步,让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成为了可能。”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开启以大数据为重要载体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升级新征程。借助大数据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者成长规律。用大数据支撑教育科学决策,以数据技术为基础促进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已成为智能教育时代的必然发展路径。张文铸博士表示:“情感计算、行为和语音分析、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我们全自动地记录教育教学全过程,获取全面、真实、动态的教学数据,而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应用,教师将更精准地了解学生、改进教学,学生将更准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最终综合驱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目前,清帆科技正积极构建涵盖课堂活跃度、互动度、趋同度和秩序度等四个维度数十项指标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教与学过程,发挥大数据评价的描述、诊断、预测、改进等功能,深入提升教育质量。
图:重庆市二十九中的学生
教育技术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人工智能的出现,推动着教育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型,更加科学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本次研讨会东道主、重庆市二十九中信息中心主任罗化瑜表示:“在智能教育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正在重构传统课堂教学,改变学校形态、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未来,谁来教知识、向谁学知识,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张文铸博士分享的未来教育信息化2.0场景,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
参与本次活动的专家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长宋述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李晓平、重庆市二十九中信息中心主任罗化瑜、科大讯飞西南研究院院长杨芳勋,以及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系统学校、江苏无锡市江南中学、陕西延安中学等多个学校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