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五年时光,我们能做些什么?五年,全国超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百万亿元;五年,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国家发展跨上新阶。而对于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的一支“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来说,五年的时光也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志愿队员沿着乡间小路,带着慰问品前往苗寨女孩家里)
2016年,志愿服务队第一次走进宜宾市兴文县,开启了对苗乡两个贫苦家庭5名年幼女童的助学帮扶。2021年,迎着三月阳春的日光,伴着仍略带清冷的山风,“蒲公英”们连续第五年来到这里,接续着他们温暖的行动。五年时光,他们扎根兴文县麒麟苗乡;五年时光,他们持续关注着苗寨女孩们的成长;五年时光,他们助学圆梦,为女孩们铺就起一条走出大山的圆梦之路。
五年,他们做了些什么?
志愿服务队在2016年的一场“暖冬行动”中,了解到了这两个苗乡人家的困苦。居住在海拔800余米山间的陶家,夫妻患病劳动力丧失,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家庭除了家中大姐嫁人,还有“4朵金花”正值求学的年纪;而另一户罗家,尚在读小学的女孩儿父亲去世母亲出走,哥哥也不得不辍学离家外出打工,唯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与女孩儿相依为命。
(志愿队与陶家姐妹的母亲合影)
(志愿队与罗家女孩的爷爷奶奶合影)
从五年前接触到这两个家庭开始,“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便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飞落于此,在这民风淳朴的苗寨生根发芽。五年来,每到春日草长莺飞之时,每到秋日麦苗成熟之际,服务队都会走进兴文开展志愿帮扶。为了帮助创收,志愿队在两个家庭的房前屋后开垦土地,植树种桑;为了助学圆梦,志愿队给出承诺,每个孩子考上初中、高中、大学都能够获得助学奖励。
(志愿队队员为两个家庭植树种桑)
五年时间,志愿队先后10余次前往兴文,送出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目超300本,单位内部组织捐款获得的20000余元全部用于5名女孩的日常学习生活用品的购置。无论两个家庭春种水稻,还是秋收稻谷,这些年“蒲公英”始终陪伴在他们身旁,为两个家庭献力,筑梦女孩们的学习成长。
五年,他们坚持的是什么?
对于这两个家庭的孩子来说,想要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读书是唯一的途径。五年过去,曾今年幼的女孩们除了四朵金花中最小的两位仍就读小学外,她们的两个姐姐和罗家女孩儿都将在今年迎来中考。
(队员们与陶家最小的“金花”下棋)
谈及多年来对女孩儿们的关注,志愿队队员李青青说:“‘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之所以对两个家庭开展持续帮扶,除了想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两个贫苦的人家提供一定的资助,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女孩们的身上看到了两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志愿者们在于罗家女孩班主任的沟通中也了解到,上初三后的小罗学习十分努力,而今年同样将参加中考的两名陶家“金花”早在3年前就凭借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全兴文县最好的初中,并且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五年,之所以坚持,是因为看到了女孩们的勤奋,看到了这个家庭为了美好明天的努力。麒麟苗乡龙泉村村长说:“志愿者们的帮扶,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便利,也为家庭带来了变化,但是真正能改变自身命运的还是她们自己。”“蒲公英”们的坚持不是为女孩们搭建起人生捷径的桥梁,而是为迎风飞翔的她们平添一份微小的助力,去见证她们飞出大山,走向未来。
五年,他们承担起了什么?
在这支志愿服务队中,有工作10余年的工程项目经理,有广大的青年职工,还有参与过武汉战疫的“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中建三局一公司职工陈曦,作为去年曾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同是“蒲公英”志愿者的他谈到了两次志愿行动的责任与担当:“去年我自请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参与建设,就是践行自己作为一名央企职工和党员的责任;而对于兴文助学行动来说,五年的坚持,我们更多的是承担起了一个大国央企应尽的责任。”
(“雷神山”医院建设者陈曦(左)为陶家送雏鸡)
大国央企,既能担起国之脊梁为国家建设献力,坚当民族危难时的排头兵,又能暖如春水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点滴微爱。五年能做什么?“蒲公英”在回答:筑梦苗寨女孩的未来梦!(通讯员 唐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