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所做的统计,国中校园中有一成的学生承认曾经霸凌同学。为了了解背后的现象,中山大学与澳洲蒙那许大学进行跨国研究,针对霸凌旁观现象访谈24名国中生,发现有的学生会因为自认无关或没责任而漠视。这项研究结果登上「国际学校心理学期刊」。
发起研究的助理教授陈利铭先前曾在一篇期刊论文中指出,有 29.9% 的学生曾目睹霸凌行为,而「旁观者」是阻止霸凌的重要关键;这次与澳洲蒙那许大学教授Lennon Chang进行跨国研究,访谈24名「旁观者」,其中有12名「局外者」、12名「挺身者」。
访谈发现「局外者」是因为觉得该行为不严重、和自己无关或没责任、讨厌或怪罪受害者、认为自己不是受害者的朋友等,导致就算看到霸凌也不想出面管;而在实际案例中,学生常会倾向怪罪受害者,常见的说法是:「白目本来就该打」。对部分言行失当的同学来说,他们的言行可能容易使他人看不顺眼,但这不代表着他/她就应该被欺负。反之,「挺身者」会在认为该行为很严重、觉得自己有责任、对受害学生抱持同理心、觉得受害者是无辜的、和受害学生是朋友、想维持全班和谐气氛等情况下,选择出面协助。
陈利铭表示,校园霸凌发生时通常都有旁观者,而研究显示,挺身行为与霸凌发生频率有负相关,而局外者会放纵霸凌者,造成更严重的霸凌现象,学生与教师的想法也会影响「旁观者」的选择;因此,校园霸凌防制应提升学生对霸凌行为的知觉严重性及个人责任感,降低学生怪罪受害者的倾向,改善受害学生的人际关系。对挺身者反被霸凌的现象,陈利铭也建议学校可以鼓励具有高号召力、人际关系佳的学生,不用怕被排挤或被威吓,来担任挺身协助者,并提供策略训练,帮助挺身者正确处理霸凌事件。
策略训练包含提升其同理心、及时出面制止、私下安抚受害学生、或尽快报告师长等,渐渐营造「全校师生都要管」的氛围,达到防制校园霸凌的最佳效果。